以人民为中心,向基层学习取经,分享协会管理思考
中国摄协首开基层工作交流会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关于文化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进一步延伸面向基层、服务基层的工作触角,5月6日至9日,中国摄影家协会成立以来召开的第一次基层工作交流会,在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举行。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前光,中国摄协主席、分党组书记王瑶,分党组成员、秘书长高琴,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王红勇,省文联党组书记于钦彦,东营市委常委、副市长、宣传部长张润国,市委常委、河口区委书记聂建军,山东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葛长伟,河口区委副书记、区长苟增杰等出席会议。
中国摄协分党组副书记王郑生主持会议。
来自中国摄协49个团体会员单位和41个基层摄影组织的代表,与中国摄协有关部室、直属单位负责人等120余人参加会议。
李前光代表中国文联党组向全体与会代表和广大基层摄影工作者表示慰问。他盛赞此次基层工作交流会是中国摄协在新形势下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有益探索,是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制度化成果的具体举措。会议对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增强对当前一个时期摄影组织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和摄影事业繁荣发展,将产生积极和重要的影响。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中国梦”时代主题,李前光向与会代表分享了几点认识和体会。他指出,聚焦“中国梦”时代主题开展摄影艺术创作实践是广大摄影工作者的历史使命,是推动和加强基层摄影组织建设和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他希望广大摄影工作者不断深化对“中国梦”时代主题的认识,用生动优美的镜头语言为时代写真,为人民留影。
王瑶在讲话中回顾了2013年的工作,对2014年中国摄协重点工作做了通报。她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必须在树立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强化以人民为主体的创作导向,发展和维护人民文化权益,履行好为人民服务的工作职责四个方面上下功夫。王瑶强调,本次会议向基层学习,是一次非常好的调研机会。就协会管理的话题,她引述吉姆·克林斯“协会是我们整个社会与经济生活中无形的黏合剂”的观点指出,协会的运作要明确宗旨意义,要树立“会员为本”的服务意识,以协会与会员间关系的密切程度衡量协会成功与否;要注重调研、分析和反馈,不断跟踪会员需求,积极吸引会员参与到协会建设中来;要注重行动,在战略性思考的同时采取战略性行动,与时俱进,坚定长远核心价值、目标的同时不断调整变化,并主动进行联盟建设,合作共赢。
聂建军、张润国、王红勇先后致辞,分别介绍了东营河口这一新兴港口地区在为推动摄影文化事业发展方面所做的努力,及其蕴含的天然优质而丰富的摄影资源。
河口区摄影家协会和江苏省苏州市摄影家协会、吉林省吉林市摄影家协会、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摄影家协会、郑州铁路局摄影家协会代表基层摄影组织做大会发言,介绍了各自工作的经验体会。
全体代表还进行了分组讨论,就目前基层摄影组织开展工作的重点、优势和难点,以及如何在新时期和新形势下,更好地适应摄影事业发展需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提高服务大局、服务人民的能力和水平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经验交流,提出了很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与会代表特别是来自基层的代表普遍表达了参会的激动心情,认为此次会议开得非常及时,开创性地将地市及县区摄影组织工作者也涵盖在内,这种基层交流形式非常接地气。
与会代表认为,会议不仅高效务实,让大家了解了中国摄协各项工作的推进进度和对基层摄影组织的具体要求,还传播了新的组织工作理念。通过和各兄弟单位沟通交流,从中学到了很多具体的方式方法,拓宽了思路。
与会代表纷纷表示,本次会议编选的42个基层摄影组织的经验交流材料也是非常好的学习资料,会后将把会议精神和交流资料带回基层好好学习研究,切实提高工作水平,明确方向,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良好的精神面貌和扎实的工作作风为目标,改革创新、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奋发有为,为推动摄影事业和摄影工作的发展取得新的更大成绩。
鉴于近几年来东营市河口区与中国摄协开展的多种形式有效合作,以及作为黄河入海口和胜利油田所在地所拥有的国内最年轻的原生态湿地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摄协经慎重研究决定,授予东营市河口区“中国摄影创作基地”称号。
吉林省摄协副主席孙宝华代表吉林市摄协做大会发言
在土地中生长的摄影故事
——聚焦全国农民摄影文化现象和基层摄影组织服务工作开展
正在网上公示的第四届全国农民摄影大展中,来自吉林省吉林市的农民摄影人一举夺得3个铜奖和8个优秀奖。如此殊荣,在全国是独一份。这其中,有着吉林市农民摄影群体的长期努力,也有着吉林市摄协对他们的大力支持。
放眼全国,农民摄影群体不止吉林市这一个,支持他们的基层摄影组织也不止吉林市摄协这一家。当下农民摄影人数之多、热情之高,基层摄影组织对他们的用心之细、作用之大,远在人们意料之外。
吉林省吉林市农民摄影文化现象、黑龙江省农垦宝泉岭管理局的摄影采风人、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汉王乡的手机摄影辅导站、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的牧民摄影群……讲述出的是一个个生长在土地中、创作在农村里的农民摄影人的故事,也是一个个立足于土地上、服务于农村里的基层摄影组织的故事。
吉林市摄协:为农民摄影人“服务最后一公里”
“我侍弄几垧地的确很累,但当我举起相机时,就什么都忘了! ”
位于白山松水黑土地上的吉林省吉林市,早些年就有一个酷爱摄影的农民群体。到了2010年,农民摄影队伍不断扩大,全市5个农业县到处都有活跃的农民摄影人。其中蛟河市已经发展到具有十几名骨干、近百名农民摄影爱好者。蛟河市拉法街砬前村农民齐双说:“我侍弄几垧地的确很累,但当我举起相机时,就什么都忘了! ”
搞摄影本来就是个苦差事,起早贪黑、风餐露宿都是常事,而相对于城里人、相对于专业摄影家,只能在农忙之余拿起相机搞创作的农民摄影人要克服的困难还要更多——把大把的钱花在照相上,家人不理解不支持,社会上也常有风言风语。但这些挡不住吉林市农民摄影人的那份热情。他们有的为了在市里听一堂培训课,在火车站外蹲守一夜,一来省下了住宿费用,二来可以抢到前排听得更清楚;有的怀揣着干粮,想尽各种办法找到知名摄影家请教,就算有时吃了闭门羹,还是照样努力。2011年第一届全国农民摄影大展时,蛟河市有几人得了奖,却因为手头紧张而没到北京领奖,一连好多天闷闷不乐。
这些情况引起了吉林市摄协的关注。
吉林省摄协副主席、吉林市摄协秘书长孙宝华介绍,市摄协先是扶持成立了东北首个农民摄影家协会,让他们心有归属,又在蛟河市靠山屯成立了农民摄影基地,送书籍、送器材,组织城里的摄影家来互动,让基地成为农民摄影人讨论创作、展示作品、交流信息的常来常往的地方。在这过程中,多次组织市里的摄影人捐款,为农民朋友来市里、去省城参加活动解决交通费,每年还组织知名摄影家和学者深入农村开展“接地气” 、为农民摄影人“服务最后一公里”活动,现场进行作品讲评和专题辅导,一对一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还定期组织县级农民摄影巡回展,让农民摄影人在互相交流中共同提高。
“这些年,凡是农民摄影人需要的,我们都尽心尽力去做,全心全意去帮。 ”孙宝华表示。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有一个时期,吉林市农民摄影人中出现了“赶时髦、追花哨、拍大片”的倾向,特别是在2013年的第三届全国农民摄影大展上,本来他们投送了一批自认为构图影调无可挑剔的“大片儿” ,没料想,除一名农民的儿子无意中拍摄的一张照片获得优秀奖外,其他人颗粒未收,也包括那些以往频获大奖的农民摄影家。一些人开始垂头丧气、心灰意冷,一些人对摄影创作感到了深深的困惑。在这种情况下,吉林市摄协组织他们来到在长春举办的第三届全国农民摄影大展的现场,一起揣摩获奖作品,还参加了吉林省摄协组织的“朴素与真实”主题研讨会。这次活动之后,他们对摄影的观念有了较大的转变。
于是,今年吉林市的农民摄影人在第四届全国农民摄影展上再获佳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