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摄影网

发布作品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28|回复: 2

转载----王金明图文:“ 与大师对话(卢浮宫印象)”

[复制链接]

1525

主题

2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版主

苦中觅乐,蜡中寻味!

省摄协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QQ
推荐
659
精华
357
封面
50
在线时间
417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7-28
发表于 2010-1-14 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与大师对话——对一幅黑白照片的阐释
    卢浮宫的三件镇宫之宝应该是“胜利女神”、“维纳斯”和“蒙娜丽莎”,其它的陈列品,数以千万计,在别的国家一般会是国宝,好东西太多,光编个目录索引,就是很厚的一本书,无论谁进入卢浮宫,没有足够的时间,根本无法一一看完。
    如果拍摄电视片介绍卢浮宫,会是一件很难的事,精品浩如烟海,细拍篇幅太长,精拍难以选择,艺术见仁见智,只拍三件镇宫之宝,也难以服众,总可能挂一漏万。
    我们利用混进去的大半天时间拍了一部十分钟左右的电视纪录片,只能是先抓三件极品,再尽可能捡些知名的拍拍,凑成一集即兴的印象片。一集电视片百十个镜头,根本说明不了什么,最多是个走马观花。
    如果只用一幅照片来表达你对卢浮宫的感受,应该是一个难度,我在里面拍了好几个卷,最后选了这一张作代表,理由如下,写出来与影友探讨,对错没有关系,仅仅是一种可能性。
    其一,我觉得卢浮宫是一座艺术的宝库,它有一万件或者五千件作品并不重要,那只是数量的差别,与本质无关。所有作品的共同点是必须有作者,无论是名家还是没留下名字的民间艺人,作者是这些作品的灵魂。我们在这里阅读着人类差不多一万年以来杰出艺术家所留下的最精彩的艺术表达,看他们赤诚的灵魂,听他们天才的梦想……其实,最默契的阅读,就是能与大师对话,走进大师的精神世界,那才有可能感受到这些瑰宝真正的魅力,否则,你只是看到一些年代久远的文物,或者油画或者雕塑或者其它,你只剩下一个简单的判断标准,那就是它可能达到的金钱价值。
    卢浮宫里栖息着许多高贵的生命,他们物化为一件件神奇的艺术品,岁月让他们告别人生,但他们的灵魂并没有离开这个世界,我们看着他们,他们也看着我们,他们的发言定格了,却没有死去,他们的讲述也许就因为我们心领神会的倾听而不断延续……
    其二,用简约来表达丰富,是摄影的要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简约不等于简单,丰富也不同于复杂,归纳、概括和提炼需要使劲动脑子,想不好也得想,这就想到了第三点。
    其三,所有作品的作者都必须是一个人或者是一群人,而不是动物或其它,别管有名没名,能在卢浮宫留存作品的,都是大师。当然,每位大师都有自己不同的生理外貌和精神品格,生卒年代也相隔甚远,把他们提炼为一个统一的形象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但这可能会是一种想法,在当代人印象里,提到物理学甚至整个科学范畴,想到一位大胡子老头是可能的,那就是爱因斯坦,用爱因斯坦来代表科学家的形象大概不会有太多的争议,那么艺术家呢?另一位老头毕加索可能也是一个人选。用毕加索的形象来代表艺术家肯定不是最糟糕的选择。
    正好拍到这样一个人和一幅隐约的油画,我完全不能保证这个人是一位艺术大师,但可以保证他不是一位普通的旅游者,他没有行囊,除了一台小小的相机,没拿其它物品,一个人在卢浮宫里独自欣赏着、沉思着……良久再换一幅作品细细打量,他的气质和外形一下子让我想到了毕加索。
    我跟了“毕加索”很长时间,拍了这张照片,正巧相机里装的是黑白卷,帮我省略了那些有可能分散注意力的色彩,单纯的白色身影,使大师更像一个超凡于世的生命,背后幽暗的作品和模糊不清的墙壁,意味着深邃的历史和不可捉摸的时光,大师从岁月的深处和作品的背后淡出,他欲言又止,嘟囔了几句,也可能什么也没说,但他看到了你,你也看到了他,你们对视,用目光询问和回答……与大师对话,不正是到卢浮宫的梦想吗?
    其四,色调的和谐与人物的呼应。摄影是光的艺术,但不是照亮的艺术,卢浮宫内禁止闪光灯拍摄,为了保护文物,室内光线很暗,只有少许自然光和幽暗的灯光,照度不足,但弄好了,调子很柔和,也属百弊中的一利。
    再说人物的呼应,有了大师,背景选择什么样的陈列品还是个问题。卢浮宫陈列品多种多样,老头走来走去,有一定的选择机会,选现在这幅油画,是一个巧合,恰巧老人在这幅油画前停下来,又恰巧转身凝望。这些恰巧完成了片中人与画中人的呼应,得来全不费功夫。墙上是伦勃朗一类的大师的作品,大师创造了不死的人物,画中人物也像我们一样看着创造者,这些隐含的目光也许就构成了故事和戏剧,构成了趣味和意味……
    在这幅照片中,没有看清任何卢浮宫的陈列品,包括镇宫之宝,但是表达了我对卢浮宫的一种理解。摄影是发现、是记录、是想象,也是思考和理解,任何思考和理解都不是唯一的,也不应该是唯一的,这体现了思想的多元和艺术的不确定性,也表明了探讨的价值。
    美国女作家苏珊 桑塔格专门写了一本书,叫《反对阐释》,她认为任何阐释都是对事实和作品的歪曲扭曲和强加,我的阐释可能也是这样,画蛇添足,牵强附会。
    但我想,无论别人反对阐释或者别的什么,说说自己的想法还是可以的。也许反过来说也有意思,这张照片“与大师对话”是对这种想法的阐释,想法还行,阐释一般。

   不知不觉混入车坛快一百天了,在这里认识了很多师友,对网站和师友心怀感激,无以回报,写一篇小文,知道自己的片子文章都不行,抛砖引玉,算是积极参与,请大家多批。
20061271247144083.jpg
摄影是我用第三只眼睛看世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25

主题

2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版主

苦中觅乐,蜡中寻味!

省摄协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QQ
推荐
659
精华
357
封面
50
在线时间
417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7-28
 楼主| 发表于 2010-1-14 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车坛影协看了王金明老师的图文,深受启发教育,未经王老师允许转来与大家学习交流!
摄影是我用第三只眼睛看世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0

主题

5569

帖子

2万

积分

光影使者

QQ
推荐
37
精华
52
封面
0
在线时间
337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7-6
发表于 2010-1-16 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好图好转载!谢谢!
摄影,不但是色彩和光影及构成的艺术表现,更是自我对生活的感悟和情感的自然流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关东摄影网 ( 吉ICP备2021009872号-2

GMT+8, 2025-4-29 05:57 , Processed in 0.044550 second(s), 3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