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摄影网

发布作品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88|回复: 1

四大名桥--洛阳桥随记

[复制链接]

18

主题

30

帖子

291

积分

中级会员

QQ
推荐
7
精华
0
封面
0
在线时间
11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4
发表于 2012-3-2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春节前在离开泉州的前一天终于如愿见到了中国四大名桥之一的---“洛阳桥”。洛阳桥原名“万安桥”,位于福建省泉州东郊惠安的洛阳江上。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洛阳桥,宋代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桥工程。从北宋皇祐四年(公元1053年)至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前后历七年之久,耗银一千四百万两,建成了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桥。据史料记载,初建时桥长三百六十丈,宽一丈五尺,武士造像分立两旁。造桥工程规模巨大。结构工艺技术高超,名震四海。
       最初建造是十分困难的。这里濒临海湾,河道宽阔,水流湍急,时有风潮,“西有滚滚万壑流波之倾注,东有澒[hòng讧]灏澎湃潮汐之奔驰”(《泉州府志·洛阳桥》),水势险恶。在建桥之前,人们经此来往靠的是渡船,经常发生翻船事故。为了祈求过渡平安,这里渡口便取名为万安渡,故桥建成以后也命名为万安桥,它所以另外起名洛阳桥,则是因为架在洛阳江上。
  洛阳桥建桥九百余年。先后遭到飓风、桥址下沉、地震、桥梁倒塌等破坏修复十七次,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蔡延锴军长改建为钢筋混凝土公路桥,桥面增高2米。抗日战争时期受到严重破坏;1993年3月-1996年10月,国家拨出600多万元专款,实施洛阳桥保护修复工程。现桥长731.29米、宽4.5米、高7.3米,有44座船形桥墩、645个扶栏、104只石狮、1座石亭、7座石塔。
  桥之中亭附近历代碑刻林立,有“万古安澜”等宋代摩岩石刻;桥北有昭惠庙、真身庵遗址;桥南有蔡襄祠,著名的蔡襄《万安桥记》宋碑,即立于祠内,被誉为书法、记文、雕刻“三绝”。
  洛阳桥的建造,是对世界桥梁科学的一大贡献。由于当时洛阳江潮狂水急,“水阔五里”、“深不可址”,桥基屡被摧毁。造桥工匠创造了一种直到近代才被人们认识的新型桥基——筏形基础,就是沿着桥的中轴线抛置大量石块,形成一条连结江底的矮石堤,然后在上面建造船形墩,是世界桥梁筏形基础的开端,
  同时采用“激浪涨舟,浮运架梁”的妙法,把一条条重达数吨的大石板架在桥面上。他们又在桥下养殖大量牡蛎,把桥基涵和桥墩石胶合凝结成牢固的整体。这就是造桥史上最别出心裁的“种蛎固基法”,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把生物学运用于桥梁工程的创举。洛阳桥的建成,不仅使洛阳江天堑变成通途,对泉州海外交通事业的发展也起着重大的作用。
       遗憾的是这次去不是涨潮期,桥下没有涌进的海水。可喜游人很少可以让千年的古桥静静生息。
  
                                                                                                 2011.1.27   于泉州

洛阳桥远景及红树林

洛阳桥远景及红树林

宋代石塔

宋代石塔

桥中亭 石碑

桥中亭 石碑

船型石墩

船型石墩

主桥

主桥
   
旅者印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主题

8180

帖子

1万

积分

光影使者

美--无处不在

QQ
推荐
4
精华
0
封面
0
在线时间
764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1-22
发表于 2012-3-2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图文并茂,欣赏。   
学无止境,交流共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关东摄影网 ( 吉ICP备2021009872号-2

GMT+8, 2025-7-3 08:02 , Processed in 0.037755 second(s), 35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