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摄影网

发布作品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170|回复: 70

寻访“山东屯”--中新社青岛支社 徐崇德 摄影报道

[复制链接]

642

主题

2万

帖子

9万

积分

总版主

开开心心做自己喜欢的事.....

Rank: 8Rank: 8

推荐
33
精华
94
封面
7
在线时间
2049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7-3
发表于 2012-2-9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编者按:一位外地山东人,不远千里来到吉林白山的“山东屯”(我们把这里叫松岭)寻访他的“老乡”。他图文并茂,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山东屯”,值得我们学习。现把他的图文报道刊登在此,并向徐崇德老师表示深深地敬意!)  
  
                                     寻访“山东屯”

                      中国新闻社青岛支社 徐崇德 摄影报道



    2011年的最后一天,记者来到了吉林省白山市,寻访素有“山东屯”之称的松岭村。

    松岭村位于临江市花山镇群山环抱的山脚之下,散居有120多户人家,村民99%为山东籍,其中临沂籍有110多户,而临沂籍中属莒南县的最多,有100多户。可以说,这个广义上的“山东屯”应具体为“莒南屯”。据当地人介绍,这个村子最初是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期形成的。当时,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三省,从山东抓来大批劳工在此挖隧道修铁路,铁路建成通车后,有几位莒南籍的劳工没能走出大山,在此隐居下来,以山林为生,聚成一个小小的居民点。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山东遭受自然灾害,有逃荒者从山东远行千里来到此地投靠亲友。后来,莒南人越来越多,在此地渐渐地形成了一个自然村落----松岭村。由于住在这个村子的多为山东人,所以被当地人称为“山东屯”。山东人吃苦勤劳,他们在山坡上开荒种植大豆、玉米、葵花籽等经济农作物,收入颇丰,在当地算是一个比较富裕的村庄。现今居住这个村子的大多为中老年人,年轻人都在外打工,孩子也跟随父母在外地上学。村里唯一的一所小学----松岭小学去年还留有三位老师和一名学生,今年己是人去室空。

    记者在走访时了解到,“山东屯”的第一代村民早己去世,现在村里的老年人都是六十年代初期迁徙而来的,属“山东屯”的第二代村民。69岁的孙运航对记者说,“俺原籍是莒南县北石行村人,19岁那年从老家过来的,算是 “山东屯” 的第二代村民。”与孙运航老人一样,第二代村民都能说出自己老家在山东省什么县、什么公社、什么大队等一些早已过时的地名。他们早年的记忆里,是与这样的地名连在一起的。 “山东屯”的第三代村民基本上是在松岭村出生的,年龄大的也就是四十岁左右,有的还跟父母回过老家一趟,对老家有些印象,还能详细地讲出老家现在的行政区域名称。第三代村民中年龄较小的也已三十多岁,大都在外上学或者在外打工,对老家没有概念,仅能说出自己的老家是山东,具体是那个县、那个乡镇、那个村就说不上来了。现在“山东屯”的第四代村民年龄最大的也刚上小学,只在节假日才回到“山东屯”,在他们的幼小的心灵里,就没有山东、临沂、莒南这些行政区域名称的概念,只知道松岭村或是 “山东屯”。

    社会在变,“山东屯” 在变,“山东屯”人在变。但是,他们唯一不变的就是爱吃煎饼卷大葱,无论是那一代“山东屯”人,男女老少都爱吃煎饼。从这特有的饮食文化中可以看出,远离山东的“山东屯”人,依然遗留着山东人的基因,承传着山东人的习性。说白了,“山东屯”人的骨子里还是山东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2

主题

2万

帖子

9万

积分

总版主

开开心心做自己喜欢的事.....

Rank: 8Rank: 8

推荐
33
精华
94
封面
7
在线时间
2049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7-3
 楼主| 发表于 2012-2-9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寻访“山东屯”图片说明 (徐崇德摄影报道)

寻访“山东屯”图片说明 (徐崇德摄影报道)1、清晨中的“山东屯”民居被白雪厚厚地覆盖着。

寻访“山东屯”图片说明 (徐崇德摄影报道)1、清晨中的“山东屯”民居被白雪厚厚地覆盖着。

2、“山东屯”的山下有一条铁路,这里设有一个“松岭乘降所”,一没有站台,二没有管理人员,列车停靠,乘

2、“山东屯”的山下有一条铁路,这里设有一个“松岭乘降所”,一没有站台,二没有管理人员,列车停靠,乘

3、孙运航,69岁,原籍是山东莒南县北石行村人,19岁那年从老家过来定居,结婚后生有五个男孩,现在孩子们

3、孙运航,69岁,原籍是山东莒南县北石行村人,19岁那年从老家过来定居,结婚后生有五个男孩,现在孩子们

4、牵牛的丁明才,54岁,8岁时跟随父母从山东莒南县高榆村过去的,结婚后生有三个孩子,都在白山市工作,现

4、牵牛的丁明才,54岁,8岁时跟随父母从山东莒南县高榆村过去的,结婚后生有三个孩子,都在白山市工作,现

5、63岁的孙兴新与老伴陈德云在取玉米,他原籍为山东莒南县钓鱼台村人,16岁那年从老家过来闯关东,在这里

5、63岁的孙兴新与老伴陈德云在取玉米,他原籍为山东莒南县钓鱼台村人,16岁那年从老家过来闯关东,在这里

6、赶着牛爬犁拉玉米秸的卢绪军,30岁,“山东屯”生人,父母都是山东莒南人,问道老家是那个镇、那个村的

6、赶着牛爬犁拉玉米秸的卢绪军,30岁,“山东屯”生人,父母都是山东莒南人,问道老家是那个镇、那个村的

7、正在劈柴的孙钦发,41岁, “山东屯”生人,知道老家是山东莒南县,他结婚成家,育有两个子女,孩子都在

7、正在劈柴的孙钦发,41岁, “山东屯”生人,知道老家是山东莒南县,他结婚成家,育有两个子女,孩子都在

8、72岁的陈贵勤〔右二〕与女儿一起〔左一〕接在外地上学乘火车回家的孙子、外甥。他的原籍是山东莒南县人

8、72岁的陈贵勤〔右二〕与女儿一起〔左一〕接在外地上学乘火车回家的孙子、外甥。他的原籍是山东莒南县人

9、在村口坡道上坐着爬犁滑雪的几位小孩子玩得正在兴头上,当记者问道你们老家是那里时,他们异口同声地回

9、在村口坡道上坐着爬犁滑雪的几位小孩子玩得正在兴头上,当记者问道你们老家是那里时,他们异口同声地回

评分

参与人数 10威望 +44 收起 理由
邱会宁 + 5 铜币:+5(邱会宁) 作品非常精彩
笑口常开 + 2 铜币:+2(笑口常开)
铜鼎 + 5 铜币:+5(铜鼎)
雨梦 + 5 铜币:+5(雨梦)
乡里巴人 + 5 铜币:+5(乡里巴人) 作品非常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1344

帖子

3581

积分

荣誉会员

推荐
0
精华
1
封面
0
在线时间
243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2-7
发表于 2012-2-9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向老徐致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746

帖子

2387

积分

银牌会员

一滴水能反射出太阳的光芒

推荐
27
精华
2
封面
0
在线时间
117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3-5
发表于 2012-2-9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纪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6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光影使者

推荐
13
精华
2
封面
0
在线时间
180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7-24
发表于 2012-2-9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向老徐致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76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光影使者

推荐
233
精华
0
封面
0
在线时间
323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1
发表于 2012-2-9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极了,老人乐的真开心,孩子们玩的更开么。向徐老师敬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73

主题

1万

帖子

9万

积分

光影大使

省摄协会员

推荐
1281
精华
337
封面
13
在线时间
1287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4-16
发表于 2012-2-9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记实,精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626

帖子

1572

积分

银牌会员

我若能尽所欲言,何须背起相机。

推荐
4
精华
0
封面
0
在线时间
95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31
发表于 2012-2-9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他们几代人为吉林经济建设所做的贡献,衷心祝愿他们健康、幸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关东摄影网 ( 吉ICP备2021009872号-2

GMT+8, 2025-4-29 19:18 , Processed in 0.072457 second(s), 6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