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细雨霏霏 于 2020-3-26 16:18 编辑
抗疫前线的一只“鸿雁” 赵 欣
我认识张鸿雁是在微信里。3月22日晚,当吉林省女摄影家协会对喜欢摄影的全省援鄂的女性医务工作者和女记者免费办理入会的消息传到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中法院区时,张鸿雁马上用微信找到我报名。
张鸿雁是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肿瘤血液科护士长,支援武汉第二批医疗队的成员。今天难得她有片刻休息,我实在不忍占用她过多的时间,可又那么想了解她在前线的一切。于是在断断续续的语音中,在追根问底的聊天中,在手机传来的照片中,一个被大家誉为病房里的“护理专家”、医疗队的 “后勤部长”、生活中队员们的“知心大姐”的护士长形象,在我脑海中渐渐清晰起来。
病房里的“护理专家”
张鸿雁2020年2月7日到达武汉,这位雷厉风行的护士长抓紧处理完院领导交待的任务后,第一时间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隔离病房里的危重症患者以老年人居多,基础疾病多,身体素质较差。每当要解决疑难患者采血、留置针等棘手护理问题时,人们总会看到她的身影。
为了让患者保持较好的心理状态,她总是有计划的给患者做心理护理,对情绪低落、因为对疾病的未知而恐惧、不吃饭、拒绝治疗的患者,张鸿雁总是耐心地像哄孩子一样地给患者喂饭、喂药,更换尿不湿,为患者处理湿疹性皮炎,帮助患者翻身,安慰鼓励患者重新有了战胜病魔的勇气。
“三八节”时她与患者一起唱歌,给患者送鲜花、水果,带领患者做康复操,进行生活指导,得到了患者们的高度认可,多次收到了患者发自肺腑感谢信。对出院的患者她耐心地交待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做出院指导,与患者一起唱《祝你平安》,送去真诚的祝福。
有位她护理过的患者要出院了,写了一封长长的感谢信,信中满怀深情地说:“明天,我就要出院了,说真的,我心里好不舍,不舍你们精湛的医术,不舍你们爽朗的笑声,不舍你们亲切地话语,不舍你们晚巡的脚步;这一切都深深的刻在了我心里,使我觉得是那么的安全、那么的放心!”她是患者心中最值得信赖的护理专家、护士长。
医疗队的 “后勤部长”
张鸿雁护士长还担任医疗队临时党支部的生活委员,在保证临床工作的基础上,她承担了更为繁杂的工作。 吉大三院去武汉的医疗队分在三个地方。一队26人,在华美达安可酒店;二队129人,在美丽豪酒店;三队5人,在金银潭医院。到武汉一个多月以来,她要负责三个地方160人的生活物资的接收、搬运、登记、调配,统计工作。同时,为三个地方的同事来回捎送东西更是家常便饭。
吉林大学各地校友会援助物质源源不断地来了,她又忙着接收校友会的物质。他们从长春出发时都穿着棉衣,此时的武汉人已经穿T恤。校友会给他们每人捐赠了李宁牌的运动服、运动鞋、T恤、袜子,还捐赠了人参含片等,让他们感觉到亲人的关怀。她每次都要准确地登记接收的时间,接收的是什么,多少件,还要拍照片拍视频作为记载。她对我说:“现在是非常时期,不能出一点差错。”是呀,她们接收的不仅仅是生活物质,更是满满的爱心啊!
截止到发稿为止,她负责接收物资103次,其中最多一次包括260箱矿泉水、180袋香肠,1000个咸鸭蛋,160个帽子。她们一箱一箱地搬运、详细统计、依次分发,汗水顺着额头不停地流下来,她成了名副其实的“女汉子”。
这位细心的“后勤部长”还要协调队员们的餐饮,了解大家喜欢吃什么,让队员们在第一时间吃上一口热面,喝上一杯牛奶。有一次,她给队员们包饺子,连续包了8个半小时,胳膊都抬不起来了。她用自己的满腔热情和爱心,成为队员们的“加油站”!
队员们的“知心大姐”
今年44岁的张鸿雁有着丰富的护理经验,她像个大姐姐一样,处处关心着她的队员们。在隔离病房,她作为小组的组长,每次进仓之前,她都要认真地检查每名组员的防护情况,避免暴露,保证她们的安全。
她还负责与远在长春的吉大三院保持联系,她用自己细致周到的工作,让队员们在竭尽全力救治患者时没有生活上的后顾之忧。 我从她发来的一个个截图中看到,哪位队员家属过生日,哪位队员的家中需要送蔬菜,“三八节”时医院给姐妹们的节日礼物等等,大事小情,她都了如指掌,安排到位。队员们有什么心事、有什么生活上的需求,总是能够得到她耐心、及时的帮助,家里有她,大家心里特别踏实,她真是队员们爱戴的“知心大姐”。 张鸿雁是个敬业的护士长,是病房里的“护理专家”,是医疗队的 “后勤部长”,是队员们的“知心大姐”,可她更是热爱生活的女性,是爱家的贤妻,爱孩子的母亲,是孝敬老人的好女儿。
问及她的爱好,她告诉我:她很喜欢摄影,这次听到可以入会的消息太高兴了,就想来学习摄影。她说,她特别喜欢武汉这个城市,一直希望女儿考武汉大学,但酷爱画画的女儿有自己的理想,考到了北京建筑大学,学设计专业,已经大三了,她总是鼓励女儿要好好学习摄影。
聊起女儿,我感受到女人特有的母爱让这位工作时的“女汉子”变得那么温柔,语气中透着对女儿深深的爱。 当她护理患者时,有谁知道她家中80岁的老父亲刚刚做完手术?由于疫情的特殊时期,医院控制非常严格,老父亲只在医院住了三天就回家了,每天为老父亲换药的事就由她来承担。老父亲手术后六天,她就出发奔赴武汉,只好把给父亲换药的任务交给了姐姐和姐夫。
张鸿雁说:“我是党员,为了心中的信仰,为了弘扬白求恩精神,为了领导的谆谆教导和重托,为了我们临行前铿锵的誓言,我们砥砺前行,与武汉并肩,与病毒作战。” 面对“国”与“家”的选择,她深知没有国,哪有家!2003年,在抗击“非典”的战疫中,张鸿雁也是主动请缨,冲在第一线。在防治“非典”工作中,她被评为先进个人。泛黄的证书上简短的几行字,那是对无畏天使的精神褒奖,17年前她写的“非典日记”,记载着这位巾帼英雄的心路历程和英雄本色! “我们不需要鲜花和掌声,因为那是我们的责任,一个医务工作者的使命,一个党员的职责,更是我们中华儿女的历史担当。”这是张鸿雁的心声,也是全体医护人员的誓言。
现在,张鸿雁仍在武汉第一线坚守,问及她回家后最想做的是什么?她说:“我最想做的就是等疫情过后,带着老爸、爱人、女儿,一起到武汉看樱花。在这个我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好好看看武大的樱花盛开”
尽管张鸿雁和她的伙伴们摘下口罩的脸上布满压痕,看着让人心疼,但在我眼中,她们就如春花般灿烂绽放,她们是世上最美的花,她们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美的铿锵玫瑰!衷心地祝愿她们平安健康,我们期盼着她们回家的那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