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摄影网

发布作品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闰石子

关东摄影网创建十周年征文启事

  [复制链接]

3827

主题

1万

帖子

14万

积分

光影大使

QQ
推荐
1895
精华
175
封面
14
在线时间
1460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5-16
发表于 2019-2-11 0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松原水手 于 2019-2-12 05:02 编辑

           《关东摄影网》创建十周年征文-----


                                 
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

                                                                                                                                                   ---学习欣赏七旬摄影家识实物者纪实性人文摄影作品有感


        

   中国著名新闻记者、国家出版总署原副署长梁衡先生,在谈到如何写纪实性新闻文物传记文章的时候,曾经说了这样的一段很出名的话“你要把你笔下的人物写好写活,写得有血有肉。那么,你不仅要走近他的生活,还要走进他的内心世界.....”。说句实在话,好几次想给令人敬重的老摄影家识实物者写篇侧记,但是,一想起梁衡先生的话,我真的又不敢动笔了。因为,我和这位网名为“识实物者”不用说认识,就是连他的面儿,都没有看到过。更不用说,他的脾气秉性,人格特点,笑貌音容......啊啊,话从哪儿说,笔从哪儿落,叙事的缘由又何处谈起....

    好在现在的通信特发达,更何况又有无所不在的微信。于是,我拨通了识实物者先生的手机.....瞬间,那边传来了一个即十分遥远,又仿佛就在眼前耳边的声音。原本以为那一定是爽朗的笑声,洪亮的嗓音;原本希望,做一次深入的电话采访,没有想到,那边的嗓音竟然是那么的沙哑甚至是含混,一问,原来,识实物者先生在年前刚刚在喉部动了手术......真的不忍心再打扰这位素未谋面又素昧平生的朋友,于是,老水手极其简单的唠了几句后,深情的说了一声“大哥,过年好,安心养病,祝早日康复”后,就不得不赶紧挂断了电话......

   ......深夜,想着和识实物者的通话,睡不着,又三番五次的看着《关东摄影网》的征文启事,然后又认认真真的欣赏眼前的识实物者先生的那一幅幅,一张张的纪实性人文摄影作品,性情中人的老水手再次的萌生了给这位先生写一篇文章的冲动。这写作的冲动,不仅仅是识实物者的那一片片的打动人心的纪实性人文作品,更来自他的摄影作品里的那些生活在最底层的,风里来,雨里去,吃尽人间苦辣酸甜的老百姓的呼唤......

      在识实物者的镜头里,在一万多张纪实性人文摄影作品里,几乎全部是生活在最底层的小市民。在大风雪里,有披着老羊皮袄,蹲守着冻得瑟瑟发抖的卖大鹅的老人;有倚在大门里,盼着儿子归来的白发苍苍的老妈妈;有烤地瓜的中年妇女....在秋雨连绵里,有蹲在市场角落里,裹着塑料布看摊的小菜贩子,有守候着那几颗白菜和萝卜的老太太,有蹦爆米花的老头子,还有捡垃圾的老妇人;在工地上,有扛水泥的老爷们,有干杂活的小伙子,还有坐在马路牙子上,吃午饭的农民工....在菜市场,有卖瓜子的大婶,有替妈妈守摊的小孩子,有卖自家菜园的茄子黄瓜韭菜的,有买青菜看秤讨价还价的,还有看到城管就跑的女菜贩子.....在小饭馆.....在庄稼院.....在马路上.....这一幅幅的活生生的拍摄在现场的片子,就是小城镇的底层老百姓的有米菜油盐酱醋茶、酸甜苦辣咸的生活的缩影,就是百姓平民社会的多棱镜.....


   因为喜欢拍摄和欣赏人像片子。所以,我和影友们小聚或是小酌的时候,自然就免不了讨论一些关于纪实性人文片子。这其中在《关东摄影网》上的片子,自然也就成了大家在茶余饭后,围坐一块儿谈论的话题。是的,大家都很佩服这位老摄影家识实物者先生。但是,也有一些人觉得,他的片子充其量就是市场或是农村的扫街片子,挺琐碎的,没有什么重大题材的内容。说到这儿,老水手真的不太赞成。识实物者年过七旬,生活和活动的范围,就是那一块地界.....谁不想拍摄重大题材。谁不想拍能够引起社会大反响的作品?但是,一个骑着小摩托的爱摄影的白发老人,又不是官媒的大记者,他上哪里拍沙场点兵?上哪里拍三峡泄洪,上哪里拍卫星升空,上哪里拍大科学家蹲实验室.....拍身边的人和事儿,在平凡里发现不平凡。这就是我们这些普普通通的摄影爱好者们,唯一能够做到的。识实物者老先生,力所能及的做到了....

   坦率的说,识实物者的这些原汁原味的片子,拍得不是那么的完美,特别是从摄影艺术讲,还有一些瑕疵和不足,有构图的,有画质的,有白平衡的,有色调影调的....等等,但是,这一切,并没有影响他的作品在《关东摄影网》的好评和热赞。因为,这些片子来自最低层,来自老百姓,来自我们的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他们,不是摆拍的华美的艺术照。他们,是纪实性人文作品。没有一丝一毫的矫揉造作和ps后期的锦上添花或是画蛇添足。他们真实,真实,还是真实!诚然,优秀的纪实性人文摄影作品需要美感。但是首要的是真实。因为真实
更能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现场感、亲切感。这种现场感、亲切感和附带的时代感越强烈,就越具感染力量,应该说,摄影艺术给予人们的美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真实感、时代感、尤其是它的可信性。换句话说,识时务者拍的这些原汁原味的片子,人们认可它的瑕疵,认可它的不完美,是因为,老百姓的底层社会的真实的生活,从来就不那么的完美.....

   因此,识实物者的纪实性人文片子,在《关东摄影网》的各个版块,理所应当的受到了人们的欢迎和好评热赞。很多版块的版主,特意给他的作品加精,置顶,我们的总版主们,甚至把他的一些好作品,盖章,力捧为封面.....这一切,都说明,关东黑土地,需要这样的摄影家,需要这样的接地气的,有血有肉的,直面人生,真实反映老百姓生活的好片子....

   识实物者,出生在共和国诞生的前夜,他生活在舒兰,热爱舒兰这片土地。已经走过了人生七十余载的垂暮老人;一辈子酷爱摄影。摄影,已经是他的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识实物者,似乎只为摄影而活着。下雨的时候,别人往就近的超市里避雨,识实物者却冒雨跑到市场上,拍那些宁可自己挨淋,也要把塑料布给地上的萝卜青菜苫上的小菜贩子;飘雪花的时候,他站在雪地里,拍着那些露天的馒头摊,顶着雪花蒸馒头的女人们。这些做馒头的女人们说,发面已经“醒到了时候”,蒸锅也是热气腾腾,这时候,馒头剂子不上锅,几十斤发面,就全毁了...于是,识实物者老人更知道了小贩子做面食买卖的艰辛;烈日炎炎的时候,别人避暑去了,他却跑到施工工地上,拍下了扎堆的农民工头上流着热汗珠,手里掐着4、5个馒头,端着大碗喝大锅菜汤的现场片子;在秋天的时候,老伴儿让他买点蔬菜,他却骑着小摩托,一溜烟儿的去了乡下的农田地里.....是的,识实物者就是这样的痴迷于摄影。他没有高级专业摄影装备。至今手里端的,是一架尼康5300入门相机。从注册至今的五年多时间里,他就是背着这架相机,风里来雨里去的,跑遍了舒兰的大地,拍摄了1.7万多幅照片,其中很多是数也难数,算也难算的纪实性人文好片子,经典片子!识实物者,他的真实姓名,叫:张俊杰。现年74岁,白发苍苍,疾病缠身,五年光阴,将近二万张片子,就是这样一张一张地拍出来的......

   学习识实物者,老水手掩卷沉思,常常的想,我们应该学习他的什么呐?学习他的摄影在路上的勤奋,学习他的镜头向下的接地气的摄影方向,学习他的拍摄纪实性人文片子的真实自然,学习他的那颗摄影师的初心和良心......总之,应该学习识实物者的,很多,很多,但是,有一点,是应该我们时时刻刻学习的,就是他的那颗跳动了一辈子但却永远不老的心,那种永远向上的热爱生活的心态。“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新的一年,我们期待着识实物者先生,有更好的纪实性人文作品,呈现在《关东摄影网》,呈现在挚爱他的人格和作品的影友们的面前.....我们更怀着满满的祝福,愿摄影家识实物者老先生,善待自己,安心在榻,早日康复!





    (写这篇小豆腐块儿,未征得识实物者本人的同意。有错误的地方,是对识实物者先生作品认识的肤浅。顺致敬意和歉意)



         松原水手    13894197872

   

  
   

   

  




点评

松原水手老师,文本流畅,好文![s:97][s:97][s:97]  发表于 2019-2-26 08:41
真情实感,精彩好文!!!!!学习!!!!  发表于 2019-2-25 10:11

评分

参与人数 1铜币 +5 收起 理由
春辉 + 5 拜读,同感,问好!水手兄弟:想念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27

主题

1万

帖子

14万

积分

光影大使

QQ
推荐
1895
精华
175
封面
14
在线时间
1460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5-16
发表于 2019-2-11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松原水手 于 2019-2-12 04:42 编辑

        

     尊敬的独听夜雨:先生你好。才看到你的关于改动标题,提炼标题,精炼标题的建议。这个建议好哇!“家的感觉,真好”,更平添了文章的人情味,特别是对《关东摄影网》的那种认同感,归属感和亲切感。

      以前,我的这个标题,就是“有家的感觉真好”。之所以加上前面的“弘扬家国情怀”,是政治上的需要,你懂。

    独听夜雨先生,你真的是老水手的一字之师。这个建议,是你认认真真的详细读这个篇文章的结果。我真的非常感动。感动你的负责,你的热忱,你的走心。更有你的文字功底的厚重。在这里,请接受我的最虔诚的敬意。         

      顺致对你的新年祝福。


评分

参与人数 1铜币 +5 收起 理由
春辉 + 5 有朋友相互关怀,感觉更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27

主题

1万

帖子

14万

积分

光影大使

QQ
推荐
1895
精华
175
封面
14
在线时间
1460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5-16
发表于 2019-2-11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松原水手 于 2019-2-11 21:19 编辑

         
   尊敬的春晖老师:大哥你好,首先问候大哥新年好。你在留言里,写上的那句“有家的感觉真好”,老弟拜读后,感到心里一震。好像觉得大哥有话没有说完似的.....现在,经过了独听夜雨先生的明确提示和走心的负责任的建议,才领悟到,大哥的留言“有家的感觉,真好”的隐约的,含而不露的提示.....原来,大哥也是想改动标题啊....老弟我愚钝了....脸红啊....

      

   尊敬的满野凉透老师,大哥你好。老弟真心感谢大哥一直以来,对松原水手的支持,鞭策和提携。最近,你发表的一系列的鹤乡的精彩摄影作品,真的令人感动,那是对家乡的深沉的爱啊.....期待着大哥的好作品。问好大哥,新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2

主题

6044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花儿有魂,花海无边。

Rank: 7Rank: 7Rank: 7

推荐
174
精华
19
封面
1
在线时间
615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2-14
发表于 2019-2-12 0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松原水手 发表于 2019-2-11 20:59
尊敬的春晖老师:大哥你好,首先问候大哥新年好。你在留言里,写上的那句“有家的感觉真好 ...

水手兄弟:
      哥哥高兴看到,你能坚强、洒脱的从人生遭遇的重大不幸中走出,仍然挚着继续从事自己的所爱所想,继续在我们这个摄影大家庭中交友倾谈,哥哥感到欣慰,并祝福你健康长寿,心想事成‘!
    该做的事,还要努力去做。  但我们毕竞年老多病,凡事不可勉强,千万不要太苦了自己。
花儿有魂,花海无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37

主题

2万

帖子

18万

积分

光影大使

推荐
2120
精华
146
封面
6
在线时间
789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8-24
发表于 2019-2-15 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2

主题

6044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花儿有魂,花海无边。

Rank: 7Rank: 7Rank: 7

推荐
174
精华
19
封面
1
在线时间
615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2-14
发表于 2019-2-18 05: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春辉 于 2019-2-18 10:03 编辑

《关东摄影网》创建十周年征文-----

     《关东网彻底改变了我的晚年生活》




    人类的一切活动,归根结底总是受利益的驱动。当然,我所说的利益,并不是狭意的个人名利主义。就是人类为共产主义而献身的崇高行为,其实质也是利益驱动,是为了人民大众的利益而献身!如果“汗滴禾下土”,换不来盘中餐,还有愿意“锄禾日当午”的吗?


    从事摄影创作的利益是什么?如果辛苦创作出的作品,只能尘封在不见天日的箱底,不能发表面世,不能得到交流提高,不能得到社会承认;那么,摄影创作的积极性还能持久吗?


    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中,摄影作品的发表途径多是报刋投稿、参加影展影赛。作品最终能否出头露面,主要取决于报社编辑和大赛评委。至于举办个人影展,那更是名家大腕的事,多数摄影人是连想都不敢想的。


    摄影网络的兴起,为全民摄影开辟出一个人人皆可尽展才华的露天擂台,彻底终结了摄影人不能掌控作品面世权的历史。我是早在八十年代就挚着痴迷摄影创作的老发烧友,在企业从事摄影宣传工作近40年,是一汽三名职业摄影家之一。2003年退休后,曾一度淡出摄影界。但2011年2月接触并注册《关东摄影网》后,立刻被这个我称之为“天天昼夜开放的免费展览馆”所迷恋。我们的《关东网》一年365天,天天开放;一天24小时,昼夜隨时可将自已的得意之作陈列在这个人人可进的全民大雅之堂。而且,人人即是参赛者,又是评委。你有权点评成千上万人的作品;也有成千上万的人关注你的作品,进行交流探索。


    在“白菜土豆”的困难时期,人们天天盼过年能见点晕腥;在胶片时代,我们摄影人就象盼过年一样,盼望一年一次的年度摄影作品评选。进入网络时代,就如同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好年代。只要你有作品,天天可以“过年”,天天可以参展参赛。


    经历过胶片时代的人,几乎都经历过“小黑屋”的煎熬。每一幅摄影作品的面世,都要经历绿灯下的调控药温、显影、定影、水洗、晒干的冲卷过程;都要经历红灯下的印放、试条、显影、定影、水洗、上光的洗片过程。不经过这样成宿成夜的繁杂劳累,就不可能看到自已的拍摄结果。


    数码摄影的即拍即显以及电子文件的存储,真是一场令人惊叹的沧桑巨变!许多老影人一生珍藏积累的几大铁柜底片、图片资料,现在只需几块巴掌大的硬盘即可全部搞定。而且,可以无限额的复制、刻录备份,任你随选按编年存放、分类存放……。查找底片,也再不用翻箱倒柜的成宿折腾了,只要输入题目,一搜即出,简直神了!


    我已是年近古稀之人,为什么不顾老伴儿女的劝阻而重新出山?为什么动用数万元的养老钱,重新购置相机、镜头、电脑、扫描仪等数码设备?为什么走进老年大学,昼夜添补我的计算机空白?这些全都是因为《关东摄影网》网络平台这杯醉人美酒,重新唤发了我这个老发烧友的发烧热度!是走进《关东摄影网》后的所需所爱,唤发了我的学习热情和拼搏信心,彻底改变了我的晚年生活,提升了我的生命价值和品位,打开了一片在理想王国自由翱翔,且风光万千的新天地!我感到每一天的清晨日出都是美丽的!每一天都有期待,都有我喜欢做的事情在等待我。


    是的,有理想、有追求的摄影人永远年轻!所以,我们这些已是当了爷爷奶奶,不知天高地厚的花甲、古稀之人,却背着即贵又重的摄影包,一次次的离家远行;所以,我们这些在风雨天也舍不得打车的“不会生活人”,在置办相机镜头时,却不惜一掏就是几万的养老钱;所以,我们这个老发烧友的群体,历来是顽童、寿星的聚集之地,这个群体佳院率极低,也很少有进养老院的;所以,虽然无奈年已老矣,却没有人说我们讨厌,也不用牵扯儿女精力过早“三陪”,《关东摄影网》人才汇集,有淘不尽的知识海洋和创作乐趣,我们已无须追在儿女身后没完没了的“问个不停”,倒是儿女得抓我们歇气高兴之机,请老爷子百忙之中指点一下ps;


    我们的《关东网》在引领舆论导向,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带领吉林摄影大军投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实践中,也发挥了其它方式无法比拟的快捷作用。从我与《关东摄影网》结缘至今,短短几年时间,我不但不断提升了对党和国家文艺方针的认识,而且扫了“电脑文盲”,已能熟练上网发贴数千;精采进行图片后期处理。

  
    2011年,吉林摄影界发生“平遥联展之争”时,我连续发出了被全会置项的五篇评论文章,旗帜鲜明的直言了对吉林摄影界现状和走向繁荣的个人看法。同年,中国摄影家协会在京召开《大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摄影文化座谈会》后,我又接连发出了再次被全会置顶的四篇系列评论文章“迎接全民摄影时代的到来”。2016关东网改版在全会引发强烈反响。我客观综合全局,及时发出了为全会所关注的评论文章《“关东网”改版之我见》。这些点击率数以千计,受到众多影友支持赞誉的帖子,都得到了协会、网站领导的关注和赞赏,多次同我共商群策群力办好关东网大计。

    我切身感受到:我们的关东网真是一个温暖和谐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我结交了许多“对心思,谈得来”的知心影友,重新又开始在各种影展影赛中“夺金拿银”,又开始在省内外报刊上成板的发表摄影报道和作品。在这段难忘时光里,我不但相继加入了中国老摄影家协会,加入了被我视为摄影人艺术生命的中国摄影家协会;还曾出任《关东网•舞文弄墨》板块的首任板主,应邀成为吉林省名人研究会摄影专业委员会首批成员之一。

    实事求是的说:摄影网络真是造福于成千上万的摄影人!我们多少吉林影友都把“一杯香茶伴我打开关东网……”,视为创作劳累后的最美享受;多少朋友就象辛勤的蜜蜂一样,为了创作出最新最美的作品,把《关东网》这个吉林影人的“摄耕”百花园装点得更加多姿多彩,而一次次的走基层,一次次的飞行远出……。

                                                       (春辉. 2019.2.18.)













点评

问候春辉老师!感谢关东网!感谢相遇!  发表于 2019-7-9 23:24
艺无止境,感谢付出!  发表于 2019-4-3 11:31
人生故事离不开《关东摄影网》,《关东摄影网》里有我们的故事!学习!!!!  发表于 2019-2-25 10:13
深夜,挑灯恭读笔力雄健的春辉先生的回忆文章,真乃语发心底,字透纸背,没有“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苍凉,满篇充溢着“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气........  发表于 2019-2-19 04:51

评分

参与人数 1铜币 +5 收起 理由
松原水手 + 5 妙手著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花儿有魂,花海无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6

主题

4950

帖子

2万

积分

光影使者

学习摄影,自娱自乐

推荐
162
精华
48
封面
3
在线时间
65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9-27
发表于 2019-2-21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0

主题

624

帖子

1万

积分

光影使者

简约明快是我的风格

省摄协会员

QQ
推荐
210
精华
65
封面
2
在线时间
18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2-19
发表于 2019-2-24 0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摄影人的情怀-----征文

本帖最后由 简影 于 2019-2-24 15:36 编辑

                                                               摄影人的情怀
    东北初秋天气就有些凉了。我们应摄影人李志成老师之约,去蛟河拍摄。下午3点我们来到蛟河枫叶山庄。他早早来到路口迎接我们,去山庄参观他打造的木屋,然后品尝山庄早已为我们备好可口的农家饭菜。
    下午4点我们准时向目的出发,我们的车开到七里屯就上不去了,只好停在村口。开始攀爬海拔八百多米的山峰。因为我们今晚露营,每人背着沉重的摄影包,摄影架子,还要带上户外帐篷,还有爬山用的大水瓶和补充热量的食物。汛期的大水把小路冲成一米深的大沟,露出凸凹不平的石头,还是步步为坡,大约走了五百米左右吧,我们开始正式爬山了,这哪里是山路,分明是放羊人随意走出的不明显的崎岖小路,山路很险,我们只能走“之”字路,山坡路随时会有踩不住的碎石。当我走到三分之一时,我已经气喘吁吁了,李老师发现了马上替我分担摄影架.我坚持自己拿,因为他背着一个大帐篷,还有摄影包,摄影架已经够重的了,可他坚持替我拿。他很有情趣的调侃着,告诉我们离主峰还有一百米了。我真的是有点坚持不住了,心怦怦加速的跳着,因背着很重的摄影包,又爬坡,脖子都是硬的了,再看看其他影友,他们都汗流浃背了,走一会歇一会,然后喝点水润润嗓子。水省着喝,还有好长的路呢,我真有点后悔冒险。可走到这里了,又不能回去了。山路上碰见个放牛哥,无意搭讪中,我说帮我背包我付费,心想你要多少钱我都会付的,他爽快的答应了,帮我背到接近主峰,我给他塞钱说什么也不要,急忙跑了。远远的喊住他,要了个电话。真是朴实的老乡!
    到达山峰已经六点多了,大家放下所有的东西,不顾爬山的劳累,马上拿出相机,开始晚霞的拍摄,拿起相机疲劳就解除了一半。主机位少,大家互相轮换拍摄,这时很静,只听相机“咔嚓”声和互相注意安全的告诫声。天渐渐暗下来,李老师领大家开始支帐篷。大家笨手笨脚的,李老师拿出在这里早已藏好的铁锯、刀、铁丝等,几分钟时间就支好一个帐篷。我们第二个也是他来帮忙,很快我们在山峰有了暂时能避风雨的家了。我把防潮垫铺好,马上钻进帐篷休息,在帐篷里打开手电,蚊子,蚂蚁它们早就进了,无奈。三位男士到主峰开始拍摄星空、星轨了……。我一人在在帐篷里海马星空的展开了想象,外边呼啸的山风刮的帐篷扭扭歪歪的,我想这时狼或野猪来了怎么办,听说山上还有虎,我怎么也无法入睡。外面不断传来他们拍摄星空成功的喜悦声,这时我想起红石密营,东北的抗联英雄杨靖宇,冬天里他们住在野外,靠吃草根打日蔻,这是一种精神啊!我们摄影人也是有一种精神的。
    他们折腾到午夜开始拍星轨了,李老师把一个影友带回来了,这个影友告诉我主山峰太险了,爬着过去和爬着回来的。李老师把老王的睡袋和他的睡袋一起背过去,说是就在主峰拍星轨过夜了。我撩开帐篷小窗口,看到外面漆黑一片,大概两点到四点听不到他们说话声了。这时风也停了,大山静的可怕。
    朦胧中天渐渐亮了,一会儿天边泛起微红,我们三人急忙从帐篷里钻出来。我没有胆量爬主峰,只好和小周在另一个还可以拍到江面的地方拍摄,雾气一会儿大一会儿小,在晨光照射下,是柔和的,微红的,像少女蒙着的面纱。长焦,短焦不断变换,不知拍的如何,反正整个身心沁在美美的风景里了。光高雾散了,他们都回来了。看到他们兴致表情,知道收获多多。我们边收帐篷边讲述各自心得。老王告诉我们,为了拍星轨,在漆黑的夜里,靠着手电,在李老师的帮助和鼓励下,鬼使神差跨过了那段峭壁。当第二天早晨回来时,发现峭壁有十几米深,腿发软,没有李老师的帮助根本没那个胆跨过去,想想都心有余悸。李老师告诉我们,午夜第二次返回时,爬峭壁时触摸了一条蛇,很粗的,所以在老王熟睡两个小时里,他一直没敢睡,用手电照着周围,怕蛇出现。老王知道后很是感动,一直说为啥不叫醒我,我们一起聊天,来排解最难熬的两小时啊。在这“无限风光在险峰”风景中,深深感受到摄影人情怀。就这样大家互相调侃着,互相感染着,互相感动着,互相鼓舞着——
    收拾好行囊,带着收获,带着喜悦下山了。我的脖颈、胳膊,大腿被蚊虫叮咬了无数个红点点,这时开始奇痒无比。这就是我和大自然的最亲密的接吻吧。
真诚能打开人的心里之窗,下山的路上,李老师和我们一起谈摄影经历,一起谈生活给他带来的乐趣,他告诉我们,有一次,为了拍日出,他自己在山上呆了两天两夜,最后饿得找野菜吃。还有一次,在三九天,在雪地里找卧风的地方,裹个睡袋呆了一夜。这样的苦对他来说就是家常便饭。我们畅所欲言……。
当我们在电视前品着茶看到美丽的风景,闲暇时刷微信美篇看到那些精美的作品,又有谁知道摄影人背后有多少不被认知的艰辛。他们虽苦但快乐着,因为他们心里 有一盏灯一直照亮自己,也照亮热爱生活,热爱美的人。
    假如有那么一年这座山真的成了旅游景点,我们要感谢这些开山的摄影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关东摄影网 ( 吉ICP备2021009872号-2

GMT+8, 2025-8-3 04:23 , Processed in 0.046938 second(s), 4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