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影像:农民摄影——朴素镜头定格动人故事,有收获有收入。
本帖最后由 省摄影家协会 于 2016-12-26 14:58 编辑《人民日报》12月24日5版
随着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建设的深入,不少农村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人居环境有了明显提高。“物的新农村”也在促进着“人的新农村”。村容的整洁,设施的便利也对农村风气、生活方式产生了新的影响。关注农民兄弟在精神文化、生活方式上的改变,一起说道说道农村里的那些可乐事儿、新气象。
“我们要‘组团’去北京领奖了!” 今年,吉林蛟河河南街农民马学彦的作品成为第六届全国农民摄影大展入选作品。12月,他要同另外4位蛟河影友同去北京领奖。近年来,蛟河市的农民摄影爱好者在全国农民摄影大展上斩获不少奖项。 马学彦打开手机,展示自己获奖作品。“这是今年夏天在村子里文化大院举办摄影展上照的,题目就叫《爷爷,看看这是我》,”马学彦自豪地说,影展上的一张照片恰巧照的就是村里的孩子。
体验熟悉的“新鲜”生活。 “早先,就稀罕相机,但没操作过。后来赶上蛟河市成立农民摄影家协会,手头有余钱就置办了相机。” 2012年,马学彦加入协会,学起了摄影。 当年秋收,赶上大雪。听村里人说,还有几户玉米没有收,大伙正抢收,马学彦背上相机就进了地里。“风大雪大,收粮不易啊。这相机正好记录下咱农民的酸甜苦辣。” 到地里,发现大风把枯黄的玉米叶子吹得如一道道横在空中的飘带,雪片子呼呼往下打,马学彦赶忙用相机定格下了这一幕。这张照片入围了全国农民摄影大展。
从那以后,摄影成了他种地之余最忙碌的事情。 “边摄影,边体验生活,还提高了咱老农的修养。”马学彦的影友、蛟河市金星村农民袁永贵说。 “摄影就是生活。农民是农村生活的一部分,他们更能捕捉到鲜活的影像,记录下他们所认知的农村。” 吉林省摄影家协会秘书长荆宏说。 辛酸?烧钱?我也喜欢! 在蛟河市农民摄影爱好者中,振兴村54岁的木工李志成是较早玩起摄影的。 “早些年,还是胶卷相机。蛟河市洗不出来,就得上吉林市去洗。”李志成永远也忘不了第一次出门洗相片的经历。 一直在村子里生活,吉林市都没去过,李志成攒了几个钱,就带着胶卷,瞒着家里人跑了20里山路,才到火车站。以为当天就能来回,到图片社一问,最快第二天才能拿到相片。 当时是11月末,正冷的时候。一狠心,李志成决定在图片社门口等上一宿。深夜,在门口蹲着冻僵了,李志成索性钻进路边绿化带去挡风取暖。 “好不容易熬到天亮,心里想能看到照片,整个身子好像就热乎了起来。”李志成说,回到家,已经是两天没吃饭。 “玩摄影烧钱,农民玩不大,也玩不起。但他们比我们更能吃苦。”蛟河市文化馆馆长田宇经常和这些农民摄影人打交道,深有体会。 今年,李志成将实现到北京的愿望,这也是他这辈子第一次进京。要不是今年的全国农民摄影大展给报销往返路费,李志成和其他几位获奖影友也就去不成。 如今,李志成费了好大劲儿才把设备升级到二手的尼康D300。确实日子比以前过得好了,有能力买得起相机,但是更多的开支就得省着来。 “啥样的相机都能照出片子,但是不一定能卖出好价钱。”李志成说。 一次,一家广告公司选了李志成16张风景片,正常购买价是600元一张。“人家问完咱用啥相机照的,看完照片数据,立马就不买了。照片质量不行,放大印刷出来就会虚。”李志成说。 “摄影这爱好,到哪儿都得花钱。”李志成和其他农民影友,“骑摩托跑山路,为拍到好风景,经常在山上冻上一宿,饿上一天。”
自己鼓捣才有意思。 今年,全国农民摄影大展入选作品总计120幅(组),蛟河农民就入选5幅(组)。在第四届全国农民摄影大展上,蛟河农民摄影家11幅(组)作品获奖,当年就被称为“全国独一份”。 在田宇看来,这是因为蛟河农民摄影爱好者抱团抱得好。2012年,蛟河市成立东北首个农民摄影家协会。 “当年,进入协会就跟着这些影友出去拍照,边拍边问。大家一交流就都会了。如今,种地机械化省事,农闲除了打工,咱也得有点爱好不是?”马学彦就是被协会培养起来的。 农闲,村里人打麻将的不少,马学彦“不好这口,边上凑热闹都受不了烟呛”。来村里送文化的活动不少,可终究是看看热闹,马学彦觉着自己鼓捣点东西玩才有意思。 “蛟河市文化馆负责组织活动,提供相应的支持。”田宇说,同时省摄影家协会摄影志愿者也会来定期培训、开讲座。这让蛟河农民摄影团体的水平在近几年得到迅速提升。 影友抱团,农民带动农民。袁永贵把自己淘汰的佳能卡片机,给了老伴田桂清。“把老伴拉进队伍,自己才能获得支持。”袁永贵的“私心”,却成就了老伴。2014年,田桂清用卡片机拍出的作品入围全国农民摄影大展,直接“超越”了袁永贵。 拉法村的农民王忠英,因做食用菌电商,需要拍摄产品图片,几次请村里中国摄影家协会的“大手”帮忙。最后,王忠英也被拉进了农民摄影队伍,从自己拍摄产品到搞创作,样样精通。 农民玩摄影关键得有收入保证。从当年的“不务正业”,到如今,李志成靠摄影每年也有个2万多元的收入。 “做摄影导游,一次一个团300元,如今已经带了2000人左右。”李志成说,蛟河风光好,这些年游客越来越多,有的是看了他们的照片慕名而来。 蛟河这么个小县城,通了高铁,火了旅游。“蛟河红叶都全国有名了。但是想看到独特的风景,哪里风景足够好,咱本地农民最清楚,搞摄影就有这个优势。”李志成说。 李志成搞装修的同时,还给客户推荐画框,把自己的照片以200多元的价格卖了出去。“为了玩好摄影,就得乐在其中,还得挣来钱。”李志成说。(人民日报记者祝大伟 文)
吉林蛟河农民摄影作品
《大美老爷岭》李志成《钉马掌》 马学彦《风雪大地》李志成《赶鹅人》李志成《高山雾凇》李志成《高山雪松》李志成《即景》 田桂清《抢收》马学彦《爷爷看看这是我》马学彦《咱们的木工兄弟》 李志成
图片文字来源人民网
:handshake:handshake:handshake:) 精彩组图佳作美拍欣赏学习 好,真好。 精彩 贴近生活!!!感人肺腑!!!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