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宝磨坊 发表于 2016-10-5 22:07

第二届辽吉黑蒙四省区地方戏曲优秀剧目展演(三)

本帖最后由 三宝磨坊 于 2017-2-6 10:48 编辑

       龙江剧是中国最年轻的戏曲剧种之一,是20世纪50年代末诞生在黑龙江的地方戏曲新剧种。 黑龙江传统地方戏曲之一。1958年,在东北三省协作区会议上,周恩来提出要发展东北地方戏曲后,黑龙江省以二人转、拉场戏的音乐为基础,吸收东北民间音乐,把说唱和歌舞演唱的形式,逐步丰富、发展成戏曲形式,1960年8月正式命名为龙江剧。
1959年以黑龙江省民间艺术剧院地方戏队和黑龙江省评剧院青年队为基础,成立了黑龙江省新剧种队,并正式定名为“龙江剧”。1960年新剧种队改变建制,成为黑龙江省龙江剧实验剧院。
1960年5月,在全省地方新剧种座谈会上.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延泽民提出地方戏要有“独特”之处,应当反映现创造.为工农兵而创造。同年7月,在黑龙江省地方戏曲新剧种汇报演出会上实验演出了《寒江关》、《五姑娘》。在这两个剧目中,人物念白采取了辙韵化的地方语言,人物的语言上则运用了二人转“套子口”;并把二人转手绢功--顶绢、立绢、片绢、腕花绢揉合于戏曲水油功之中,变形为双弹袖、面缠油、外撩袖、鸳鸯片袖。


1961年12月,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集中省内文艺界有关专家和专业人员,召开了关于加强龙江剧创造的座谈会,成立龙江剧研究顾问委员会。


“文化大革命”中,黑龙江省龙江剧实验剧院下放到哈尔滨市。1970年,根据哈尔滨市革命委员会的“不搞龙江剧团”的决定,部分龙江剧工作人员并入哈尔滨市文艺工作团。直到1972年3月,经中共黑龙江省委批准,龙江剧实验剧院才恢复原先的建制,并排演了《农牧曲》、《艳阳天》等十一个剧目。柳腔、咳腔、帽腔三种声腔继续进行实验,乐队也增添了一些西洋管弦乐器,在舞台美术的表演上则采取了虚实结合的方法。
李雪飞,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国家一级演员,龙江剧当家花旦和刀马花旦,被戏剧界誉为龙江剧的“小白淑贤”。谈起对龙江剧的感情,李雪飞对记者说:“龙江剧是我一生的追求,我很热爱龙江剧,我要将龙江剧传承下去。”
龙江剧荟萃演出:黑龙江省龙江剧艺术中心   李雪飞栾兰 吕颖超等。




新新生态 发表于 2016-10-6 05:37

精彩剧照

关爱 发表于 2016-10-6 09:37

精彩

周宏志 发表于 2016-10-8 17:29

龙江剧 好看 好听 拍摄精彩

三宝磨坊 发表于 2016-10-8 18:26

本帖最后由 三宝磨坊 于 2018-1-30 09:22 编辑

周宏志 发表于 2016-10-8 17:29
龙江剧 好看 好听 拍摄精彩
感谢周宏志版主欣赏点评!

自然而然 发表于 2018-1-25 21:49

剧照大师!

拂面春风 发表于 2018-1-25 22:24

精美剧照,欣赏啦!

大兵 发表于 2018-1-26 04:56

图文并茂的剧照!好拍摄!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第二届辽吉黑蒙四省区地方戏曲优秀剧目展演(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