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里奇 发表于 2016-3-20 11:02

摄影杂谈

本帖最后由 王里奇 于 2016-3-21 11:17 编辑


摄影杂谈
      我时常在想,谢海龙的“大眼睛”为什么会成为《希望工程》的象征,且那么的深入人心。渐渐地明白,照片就是讲述了一段故事,那故事是客观存在的,只是有没有机缘拍到而已。这种觉悟使我失却了对很多摄影作品的敬畏。以往很是仰慕光影奇巧、精美华丽的摄影作品,活到现在,突然顿悟了,其实是自己走进了误区。    读了贾平凹先生的一段文字,大受启发。    先生说:大智慧不见智慧,大技巧不露技巧。我年轻时写诗,受过李贺影响,他常骑着毛驴想他的诗句,突然得了一句,就写下来装进囊袋里。我便也苦思冥想,往往是把充满诗意的每一句,弄成了没有诗意的一首诗。初写小说,要追求怎样写得标新立异,其实太过矫情了。古代大作家的诗文,比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陶渊明的“房宅十余亩,草屋八九家”,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大白话么,太简单了,一句“断肠人在天涯”却写出了无尽的意境。读先生文字受益匪浅!是的,大技巧不露技巧,一幅照片再精美,缺少了灵魂就不能称之为摄影佳作,弄巧的东西充其量只能算做供人消遣的精致小玩意儿。思想和内涵才是摄影人最高的也是永远的追求。    小说可以吸引人,可以打动人,但故事不是文学的专利,用照片也可以讲故事,可一旦尝试用照片讲故事,会发现并非摁动一下快门就OK了,因为写作可以在书斋里杜撰,而摄影不可以,摄影需要到鲜活的生活当中去扑捉,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这种捕捉靠的是感觉,这感觉恰恰是摄影人的看家本事。用照片展示故事,如果想打动人,一般不宜虚构,不宜摆布和导演,需要观察、发现、提炼和表现,因为最容易打动人心的是真情实意,而不是虚情假意,另外,无论是单幅还是组照,照片所交代的信息量都不大,这就给讲故事增加了难度,那么,当准备好行囊,拿好相机,怎样游刃有余成竹在胸呢?寻着什么样的路去捕捉精彩和永恒的瞬间呢?    表现亲情    如果说,世界上只有一种情亘古不变,那一定是亲情,如果说,人世间只有一份爱不求回报,那一定也是亲人的关爱。父母、手足,血浓于水,它生来存在,也时刻围绕我们的身旁。一个动作,哪怕是本能的反应,这种爱,无需理由,不是怜悯,不是责任,无需附加。圆桌,热茶,小菜,笑谈,最市井的家庭都洋溢着再平常不过的幸福表情。争吵,喧闹,泪水,也总在这小小点滴中演绎着悲欢离合。离别,家书,月台,乡愁......亲情是人间最伟大的情义,无与伦比,是人性的诠释。不同的人群表达亲情的方式也千差万别,许多感人的瞬间是坐在书屋或画室里想不到的。    诉说友情    人们常说,友情是那个在下雨时可以为你撑起一片晴空的人,是那个能和你在桌前谈理想谈人生的人,是那个能在你不开心的时候说一些其实很蹩脚的笑话逗你开心的人,是那个在节日的时候,给你发来一两个祝福短信的人,是那个值得你一辈子用生命记得的人。其实,友情不单单是人与人之间,还表现在人与自然和动物之间的和谐,在生活中,摄影者善于观察,所拍出的图片一定会有所不同。    讲诉爱情    爱情是人们永恒的话题,爱情各有各的存在方式,一言难以尽之。爱恨情仇,荡气回肠。从古至今,又有谁能把爱情说得清楚呢,“情为何物?为何直教人生死相许?”“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每个人心中都有最柔软的部份。夕阳下,一对耄耋伴侣相互搀扶的场景,当摄影者邂逅,即使没有采用考究的光影,拍出来的照片也一定会让人怦然心动。    不同经历感动人    人的出身不同,境遇有别,尤其在中国社会,有的人出生就是“富二代”、“官二代”,很多人为了生存和发展则历经磨难,曾经看过一篇纪实,标题是《因圆大学梦想,我丧失了做人的尊严》,说的是一个农村女孩儿,考上大学后交不起学费、餐费和宿费。起初,大家很同情,劝其在学校附近的酒吧、歌屋陪酒挣钱,以解没钱上学的窘迫,然而,一个女孩儿到了那个地方还能有多少自己做主,后来终于沦为妓女。之后,这个女孩儿遭到同学的鄙视,她坐过的床同学会立即清洗床单,她搭毛巾的地方同学嫌脏……现实生活中,不同人群生存状况千差万别,只有那些热爱生命,自强不息,奉献社会的人才会得到尊重。上班族拥挤的公交、一身污水的管道工、建筑工地耸入蓝天的脚手架上象“小小鸟”一样的农民工,街头巷尾那些随处可见摆地摊的下岗工人等等,其实,往往草根百姓身上具备更多的自立、坚韧、勇敢、勤奋、互助的优良品质。摄影者只要善于观察,一定会捕捉到感人的瞬间。    内心世界教育人    大千世界,人生百态,属于每个人的内心世界,无可替代,心里活动有人理解那叫共鸣,无人理解也是正常。很多表现偏远山区儿童生存状况的摄影佳作,呼唤着人们的关注,让人更加懂得爱心和珍惜的含义,这种摄影语言并未发而有其声、并未书而有其文。这种内心世界的表现是客观和理性的,当然,具有很浓烈的感情倾向。一幅好的摄影作品,一定会让人第一眼看过去就会陷进图片的故事里,并跟随着故事中的人物或悲或喜,或叹息或遐想,全然忘记了拍片的人是谁,他用的什么器材,什么标准,什么数据。在现如今,很多人一谈到摄影,最热衷的是讨论器材和技巧,其实这样的兴奋点令人匪夷所思,就好像一个美术爱好者遇到了范增,开口便问人家:“大师,请问用什么笔和纸才能画出您这样的画?”一样,这样可笑的事,确实在生活中比比皆是。一幅照片最大的兴奋点应该放在挖掘灵魂,表现人的内心百态上面。    特别事件触动人    从历史上看,古埃及文明、文艺复兴、圈地运动、滑铁卢之战、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朝鲜战争、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等影响世界历史的重大事件,每一件历史大事或开启了一个时代,或成为历史发展过程的转折点。当然,我们摄影爱好者不可能穿越历史,但是,我们可以把镜头对准现在。仅以我国2008年为例,南方雨雪冰灾、奥运火炬传递事件、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5.12汶川大地震、山西等地矿难、北京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三鹿毒奶粉事件、“神七”发射、中国严重的“股灾”。在这些特别事件的背景下,在人们的心态和行为都会有所折射。    壮美景致陶冶人    肃穆、庄严、宏大的景致会给人以震撼,美育恰是通过情感的抒发,使人们感动和陶冶,这是一种直觉体验。摄影爱好者应该培育对自然有敬畏之心,对壮美的风景具有强烈的记录和表达欲望。有写西北的语句如是说:“光秃秃的塬坡,龟裂的田地,沙漠真个是“桑柘无叶土生烟”呵!沙土,像炒得焦黄的炒面,一迈步,便飞黄腾达溅得你半截裤管都是黄的,宛若穿了一双高腰毡靴。行人嘴唇裂口、鼻腔出血、眼角被沙粒磨得干涩疼痛。抬头望天,赤日炎炎,云不见一丝,风不见一缕,干热烘烤着古铜色的身躯,那盐渍的衣裳、浃背的汗水,仿佛发出滋滋的响声。”    生活方式引导人    衣、食、住、行、劳动、工作、休息、娱乐、交往等物质生活,以及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的精神范畴,现代人生活方式可谓多种多样,不胜枚举。当下,很多人开私家车上下班、坐在电脑前工作一大天、餐桌上推杯换盏、夜生活灯红酒绿,周而复始。仅此一瞥,这些似乎很时尚和前卫,然而,恰恰是这样的生活方式直接或间接导致了人们躯体或心理的疾病。江边惬意地吹、拉、弹、唱的市民、列车上三三两两兴奋的旅行伙伴、晨曦中优雅地打着太极拳的矍铄老人、公园的柳树旁阳光下读书的少女……这些画面,是鲜活的,是摄影镜头中,是摄影人所讲诉的故事里,最好的角色。    新奇意外吸引人    人们对于新奇意外的关注度远远高于司空见惯的事物,这往往要归于人们的好奇心。新奇的事物是指有悖常理的,譬如:探险小说、科幻小说、恐怖故事等,也正是猎奇缘故,满足了人们的心里。人、自然、动物、生物都有可能发生迥异的情况。生活中的不可能其实也是相对的,通过一定的途径变为可能,这样的照片才能吸引人们的眼球。读读下面这些有关新奇与意外含义的成语——逐新趣异、炫奇争胜、奇技淫巧、目不暇给、牧竖之焚、横祸非灾、傥来之物、一惊非小、备预不虞、冷水浇头、出豕败御、邂逅不偶、枝节横生等,或许对您拍摄新奇意外的照片有益。

我的QQ日志《摄影杂谈》网址链接:(欢迎阅读)

王里奇 发表于 2016-3-20 11:44

版主:您好!我发上去图片和文字之后,想重新编辑一下,怎么能回到编辑状态下的页面?谢谢。

山焱摄影沙龙 发表于 2016-3-20 12:30

希望明天会更好

虚实 发表于 2016-3-20 16:35

王里奇 发表于 2016-3-20 11:44
版主:您好!我发上去图片和文字之后,想重新编辑一下,怎么能回到编辑状态下的页面?谢谢。

收藏 评分点评 回复编辑
评分举报
【你点击楼主上的 编辑】就可以修改文章了


王里奇 发表于 2016-3-20 17:31

山焱摄影沙龙 发表于 2016-3-20 12:30
希望明天会更好

谢谢

王里奇 发表于 2016-3-20 17:31

虚实 发表于 2016-3-20 16:35
收藏 评分点评 回复编辑
评分举报
【你点击楼主上的 编辑】就可以修改文章了

谢谢

财富 发表于 2016-3-21 20:55

图文并茂,欣赏学习。问好!!!

王里奇 发表于 2016-3-21 21:11

财富 发表于 2016-3-21 20:55
图文并茂,欣赏学习。问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摄影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