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的抚松木屋村落
东北最后的木屋村位于吉林省长白山脚下的抚松县漫江镇南侧2.5公里的丛林中,根据抚松县史志记载,锦江木屋村建于1937年,至今有70多年的历史,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保护最好的木屋群落。这是中国最后的木屋村。长白山的木屋,最早是金代时期女真人创造并居住的一种木质结构房屋,也叫“木榼楞房”(俗称霸王圈)。考古资料证明,在旧石器时代,长白山区的人们生活在山林中,居住在山洞里,进入铁器时代,人们才真正从洞穴、地穴、半地穴的居室中逐渐走上地面,住进了地上的房屋。地上的房屋建筑又从初级的“地窨子”、“马架子”,发展到后来的木屋。在金代时期,当时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建造的房屋还不尽完美。到了元明时期,女真人逐渐强盛起来,尤其是与汉民族的往来加速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木屋的建筑工艺才日臻完善。到了清末,木屋建筑比照女真人时期工艺更先进,样式更新颖实用,形成了独具民族风格特色的木屋民居建筑。那时在长白山腹心地带,人们居住的普遍是木屋,这样的木屋连片坐落在一起,被称为木屋村落。木屋选用的建筑材料全部是山林中的木材,建造方法是根据建造的房屋大小,将原木两端凿刻成凹槽,然后相互咬合叠摞在一起,搭成房屋四壁的“木墙”,再将松木锯成“木段”,加工成“木板瓦”,也叫“苫房板”,覆盖于房顶挡雨,再用一根完整倒木掏空成筒状立在屋外做烟囱。“木屋”南北朝向,室内结构一般为三间,在中间开门,俗称外屋,兼作厨房,设东西两个锅灶,分别与东西两间卧室(俗称里屋)的土炕相连,卧室一般设有对面炕,对面炕之间的山墙处搭砌一铺拐炕,以连接南北炕,这种炕被称为“蔓子炕”。因此,有“口袋房、蔓子炕、烟囱立在墙外头”之说,与“窗户纸糊在外,养活孩子吊起来,十八岁的姑娘叼个大烟袋”的关东民谣异曲同工。
锦江木屋村距长白山天池约30公里,距长白山机场约15公里,木屋村周边景观又有“长白山天池”、“锦江大峡谷”、“长白山梯子河”、“长白山锦江漂流”、“长白山狩猎场”等17个旅游景点。 2、 3、 4、 5、 6、 7、 8、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