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 72楼(王诗戈) 的帖子
您好王老师!我赞成您的:“对未接触过相机的农民们来说,指导是必要的,只不过这种指导只应局限于技术层面。因此这种指导是一种克制的指导,只有这样才有望成为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指导”的观点。关于农民作品和志愿者作品是不是要放在一起展出的问题,我的观点,因为是农民摄影展,志愿者往往不是农民,志愿者摄影水平在这期间会高一些,显得农民作品(刚接触相机的影友)技术水平会稍差些(是技术方面的,反应的内容不一定差),所以放在一起展效果不会好,特别是同一特点,同一地点,形式内容差不多(一般来说)的作品。
第一次农民展,我的想法,在指导过程中,多多调动摄影人的积极性,壮大农民摄影队伍。引导过后,农民的摄影队伍得到发展,充实了农民文化生活乐趣,这就是期望值所在。这次农民摄影展如何是次要的,它的影响力不可低估!
握手!问好! 问好晓晨老师!首先,令我感动的一点是,尽管我们的观点不尽一致,但有一个非常好的讨论氛围,这样的讨论氛围,在任何一个摄影论坛上都是难得的,可贵的。这也是我梦寐以求的谈话方式:就摄影谈摄影,不掺和摄影之外的东西。
在国内摄影论坛上,满腔情绪化的吵吵嚷嚷,出于一己私利的含沙射影,背后的捅捅咕咕,比比皆是,真心希望在我们的关东网上和吉林摄影人中,这些情况不再发生。我当然也知道不发生是不可能的,但我还是愿意真诚地憧憬着,并为此而努力。
我主张将农民作品和志愿者作品并置展出,主要是基于对于全国农民摄影大展的认识,特别是刚刚过去的第三届。这里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当摄影家们看到农民作品时,不少人感到心中有愧,自叹不如,包括一些已经公认是当代大家的摄影家,至少,摄影家们纷纷开始了沉痛的反思。农民摄影大展对国内摄影界造成了不小的震荡和冲击。在我省摄影双年展上展出时,不少爱好者和摄影家看完农民作品和我省的作品,同样给了我一个引人深思的反馈。
现在我省农民作品还没有上来,不知道会是一个什么样子,真的是充满了期待,就像是对待一个未出生的孩子一样。
握手晓晨老师! 诗戈老师您好!我赞成您的“就摄影谈摄影,不掺和摄影之外的东西”的说法。我想,就摄影问题来讲 ,观点不可能全部一致,有争论是好事,但必须心平气和。通过争论求得摄影方面的进步!我常说“摄影人一两人好不是好,大家都好才是好”。我也发现,摄影队伍里全都向朋友也不可能,但起码要团结和谐相处为好。另我也常说“世界70亿(人口),中国13亿,在一起相识不容易,缘分呀”!
哈哈!又谈农民摄影展问题了,因为我站的角度和接触的影友不同,所以我想,确实有一些人(农民身份),可以称的上农民摄影家了,比如说有的农民拍的一些作品,在关东摄影网上稿区,已经有了一些,有的真的很好,相信今后还会有更多的农民优秀作品问世,但是,就我省农民的人口中,应该讲能摄影(拍的不错)还是少数,有很多农民在志愿者的鼓励下,刚刚拿起相机,摄影还是要讲光和影,纪实类在同等条件下,用光好的影像还是高于一筹,所以,如果同时展,农民的影展作品高于志愿者作品,影展会达到预期目的,如果志愿者的作品水平高于农民,会不会失掉农民摄影展的味道?我还想,是志愿者指导农民拍摄的(必须是农民自己亲自拍摄的),在摄影人后标明志愿者姓名,在摄影界就算创举了。
刚刚过去的第三届全国农民摄影展,确实很好,多么期待我省的第一届农民摄影展也锦上添花,更胜一筹 。
不多谈了,握手诗戈老师! 晓晨老师您好!通过前后几个帖子,我完全感受到了您对这次农民摄影活动的热爱之情以及对于吉林摄影的关切之情,紧握手!
让我们共同期待8月份的农民摄影大展!
回 77楼(王诗戈) 的帖子
诗戈老师您好!通过前后几个帖子,增进了影友之间的友谊,共同的爱好使我们成为影友(朋友),紧握手!是的,让我们共同期待我省的农民摄影大展! "只教会他们如何使用照相机,不传授“拍摄技巧”,让他们自由拍摄。千万不要把自己的摄影习惯、思维定势传输给他们,更不要代替他们拍摄或‘帮助’他们拍摄。 "有如此思维,必能让农民摄影爱好者创造出更多独具特色的好作品! 农民摄影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口吃个胖子,用农民之手按下快门,就是所谓的农民摄影啦,需要的是长期的培养熏陶,重要的是培训,曾听说某位摄影家为一风景区的农民买了摄影器材,并指导他学会使用相机,要求他在特定的时段拍下摄影家要求的景区的四季特色景观,摄影家每年来一次并给农民一定的报酬,雾凇岛的几个开摄影旅馆的农民,他们的摄影水平不能说高,但是他们有天时地利的优势,拍出的片子在天时地利上有优势,只要稍加引导培训相信会拍出跟好的片子,比起走马观花的摄影师有着巨大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