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子品茶 发表于 2012-7-11 10:02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楼下随拍,请欣赏 指导。
摘自网络。说说孟郊:
       孟郊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孟郊自然不把这样的小官放在心上,仍然放情於山水吟咏,公务则有所废弛,县令就只给了他半俸。诗篇题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当是他居官溧阳时的作品。诗中亲切而真淳地吟颂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因而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对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诗中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实际上是两个词组,而不是两个句子,这样写就从人到物,突出了两件最普通的东西,写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紧接两句写出人的动作和意态,把笔墨集中在慈母上。行前的此时此刻,老母一针一线,针针线线都是这样的细密,是怕儿子迟迟难归,故而要把衣衫缝制得更为结实一点儿罢。其实,老人的内心何尝不是切盼儿子早些平安归来呢!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细微的地方流露出来。朴素自然,亲切感人。这里既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然而一片爱的纯情从这普通常见的场景中充溢而出,拨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弦,催人泪下,唤起普天下儿女们亲切的联想和深挚的忆念。
  最后两句,以当事者的直觉,翻出进一层的深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言”有些刊本作“谁知”和“谁将”,其实按诗意还是作“谁言”好。诗人出以反问,意味尤为深长。这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通俗形象的比兴,加以悬绝的对比,寄托了赤子炽烈的情意:对于春天阳光般厚博的母爱,区区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得了呢。真有“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之意,感情是那样淳厚真挚。

吉林天空 发表于 2012-7-11 10:05

Re: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好作品!

苗东海 发表于 2012-7-11 13:30

Re: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拍得漂亮,引得精彩,十分欣赏。

李晓波 发表于 2012-7-11 14:59

Re: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欣赏

骆驼祥子 发表于 2012-7-12 06:18

Re: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图文并茂,回味深长。

行万里 发表于 2012-7-12 21:34

Re:Re: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引用第4楼骆驼祥子于2012-07-12 06:18发表的 Re: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
图文并茂,回味深长。 http://www.guandongphoto.com/p_w_picpath/back.gif

邢志伟 发表于 2012-7-14 18:36

回 楼主(傻子品茶) 的帖子

好一个图文并茂,好文章,好拍摄,漂亮。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