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 发表于 2019-9-14 19:55

大风 发表于 2019-9-14 19:55

大风 发表于 2019-9-14 19:55

老马识图 发表于 2019-9-14 21:06

松原水手 发表于 2019-9-15 05:12

本帖最后由 松原水手 于 2019-9-15 05:23 编辑

   以郁郁葱葱的山林绿树为前景,以苍穹无限的幽蓝星轨为背景,在山坳深处,在一片灯烛辉煌里,客家土楼宛若大地奇葩,熠熠生辉.....这一切给人以强烈的昭示,这历经数百年沧桑与兴衰,在“城头变幻大王旗”的历朝历代的纷乱甚至是战火的困扰,利用圈闭起来的土楼,“抱团取暖”胆战心惊过日子的客家人民,如今,才有了的安详的幸福的好日子.....

   从摄影的美学角度看,“天地之骨”的色彩,真的是在视觉上,“先声夺人”。山坳里的夜晚,本该是非常寥寂的。但是,在苍穹的幽兰和群山的浓绿里,那满眼金黄灯光闯入眼帘,满山满谷的盎然生机扑面而来,那闪烁的灯光,更像是幸福的客家姑娘,在忽闪着明亮的眼睛......

    我们常说,一幅完美的摄影作品,要有一个和谐的色调。因此,很多时候,一些优秀的摄影作品,湖光水色也好,山峦叠嶂也罢,甚至是人文扫街片子。那种似乎拍摄于无意之间的片子,满满的一统和谐色调。映入眼帘。因此,人们对此欣赏时,先要赞叹“好色调”。和谐一统的色调,刻意做到或是照顾到。但是,在冷色调和暖色调里,兼顾二者,既不冲突,有融化在一起,这样的色调处理,完完全全的是对摄影家的审美的考验,把握色彩搭配的美学的考验。“天地之骨”的作者,很自如的做到了,在冷暖的色调处理上做得好啊。

好的摄影作品,不仅仅给人以美学的享受。也给人们以知识的丰富,文化的熏陶.....例如,标题的寓意、作品的思想内涵、作品的社会价值.....

“天地之骨”的作者,女摄影家光影女士正是如此。她拍摄的明明是“夜晚的客家土楼”,为什么光影女士没有这样自己的作品起名字,制作标题?我们知道,一位真正的摄影家,对待自己的作品是相当的严谨和负责的。决不能随随便便地把自己的照片,临时叫“无题”或是“ABC"。甚至是”1234“就发出来的。之所以这幅作品叫做”天地之骨“,这里有光影作者的深意。

   “天地之骨”是引申宋代古文而来。“山,大物也,其形欲耸拔.....欲上瞰而若临观,欲下游而若指麾,此山之大体也.....石者,天地之骨也,骨贵坚深而不浅露。水者,天地之血也,血贵周流而不凝滞”....

   因而,老水手猜想,作者光影女士,饱读史书,估计,为她的这幅客家土楼的夜晚,之所以提炼标题为“天地之骨”,不仅仅印证着这数百年来客家少数民族的人民的聪明才智,更意味着客家少数民族赖以生存的土楼的坚固和耐用,更意味着,这旷世罕见的古建筑,这曾经被美国的间谍卫星拍摄成为中国最神秘的“导弹试验发射场”,引起美国军事专家一片惊呼的土楼群,历经千百年风雨和战乱炮火的摧残,我自巍然屹立,我自立地顶天。这,才是中华民族的不屈的脊梁,这,才是真正的“天地之骨”!

光影1 发表于 2019-9-15 09:34

松原水手 发表于 2019-9-15 05:12
以郁郁葱葱的山林绿树为前景,以苍穹无限的幽蓝星轨为背景,在山坳深处,在一片灯烛辉煌里,客家土楼 ...

尊敬的松原水手老师您好!您专业的,丰富的摄影语言太令光影钦佩了!您太高看光影了!光影就是一位摄影爱好者!尤其是与关东摄影网结缘,三年来为网站为快乐!骄傲!幸福!成长为荣幸!与广大影友老师们交流,学习为榜样才是光影的初衷!由衷的感谢老师的热情关注和鼓励!辛苦啦!期待老师多多指导!赐教!!!

光影1 发表于 2019-9-15 09:37

老马识图 发表于 2019-9-14 21:06


谢谢老师!

光影1 发表于 2019-9-15 09:37

大风 发表于 2019-9-14 19:55


谢谢老师!
页: 1 2 3 4 5 [6] 7
查看完整版本: 天地之骨